中低端入门 浦科特M8VC固态硬盘测试

350点赞
0评论
浦科特M8VC(128GB)

购买价格:359元

购买时间:2018-05

购买地点:北京

8.0
  • 性价比
    8
  • 功能特点
    8
  • 产品做工
    8
  • 外观设计
    8
优点
  1. 速度很快
  2. 对比入门级别的Nvme硬盘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差距
VS
缺点
  1. 颜色太亮

如果要说近两年最热门的科技产品有那些,那么固态硬盘肯定要有一张席位。

信息化时代的存储需求不断逼迫着存储技术的升级,用户对速度的需求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,可是固态硬盘往往要在速度、价格、容量三方面做出一些让步,那么有没有一款速度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日常需求、价格便宜还容量大的固态硬盘?

今天我来看看这款浦科特M8Vc表现怎么样吧。

展示部分

这次外观部分我尽量多放图少说话。

这代M8V系列分了两种型号,Sata接口的M8VC和M.2(Socket2)接口的M8VG(浦科特官方声明这两款产品都是Sata固态硬盘,M8VG不支持Nvme)。

M8V的包装对比M7V的话,最大变化还是配色的变更,前代的白色变更为本代的红色相对来说辨识度更高。

M8VC沿袭了上一代的红色外观,PLEXTOR的LOGO和M8V的标识相当简洁。整体采用的金属拉丝外壳拿在手中也颇有质感。

自带的说明书写了两面…我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说明书提供了一共24种语言的安装指导。

硬盘底部的标贴。

简单拆解

为了保证部分专业性内容不出错,本部分在男票的帮助下查了一大堆资料,部分内容存在引述,只关心该产品成绩可以直接跳过到下一个部分。

PCB两面一共贴上了四颗(正面两颗背面两颗)东芝生产的TH58TFG9T23TA2D,这是Toggle 2.0 TLC 64层的BiCS3 3D NAND闪存,单颗颗粒内部封装8个Die,每个Die容量为64Gbit = 8GB,一颗的容量就是64GB。新一代的BiCS3 3D NAND密度更高,功耗也更低。我手上这只M8VC容量256GB,由4个这样的颗粒组成。

中间的方形芯片是慧荣科技生产的SM2258H主控,相比阉割版的SM2258XT,SM2258H定位更高,支持以DRAM作为物理缓存,还支持32的原生命令队列。左侧是海力士H5TC4G63CFR是低电压版的DDR3L的缓存,容量为4Gb。

另外,主控和外壳之间有一层黑色的绝缘导热贴辅助散热,可以将主控和颗粒产生的热量热量传导到金属外壳上。

测试平台简述

测试CPU用的Intel酷睿I7 8700K,主板用了铭瑄电竞之心MS-iCraft Z370 Gaming。测试中使用两条芝奇幻光戟内存,频率锁定2133Mhz。

CPU性能不用多说,铭瑄这块板子是其第一次冲击电竞高端市场的产品,自带6个Sata拓展硬盘接口。

主板给了CPU15项供电,在同价位主板里堆料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
性能测试

本次测试全部在Win10环境下进行,将M8VC挂载为从盘进行测试(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使用环境各不相同,诸如系统版本、程序安装情况、磁盘占用情况各不相同,所以以下测试中均只使用民用消费级主流测试软件,且测试的所得成绩仅供普通消费者参考)。

【我不是0通电进行的测试】

【我不是0通电进行的测试】

【我不是0通电进行的测试】

首先是SSD-Z,SSD-Z是一款类似于CPU-Z的软件主要用于检测固态硬盘的芯片和闪存等信息,但是由于该软件已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更新,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和准确,所以SSD-Z信息【仅供参考】+【仅供参考】+【仅供参考】。

SSD-Z的自带Benchmark已经有好几项提示不支持,我就直接放其他这些支持的测试结果,如图是IOPS/队列深度的结果。

SSD-Z的传输速率、随机存储时间和队列深度的测试结果在一张图表里….不过表现总体来说还算稳定。

针对一些小文件的传输测试。

总评

对比同等容量的SSD来说,这款浦科特M8VC速度明显优于低端/入门级Sata固态硬盘,对比入门级别的Nvme硬盘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差距(并且前提是Nvme固态的价格放在那里),那么很显然,对于那些在速度上有中层次需求,又不希望因为价格而对容量做出妥协的用户来说,浦科特M8VC还是一款不错的产品.

网友评论(0)
亲!回复凑个热闹吧
智慧如你,不想发表一点想法咩~
登录